查看原文
其他

期刊好文 | 专栏引言:“产出导向法”教学流程再解读(文/文秋芳)

文秋芳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2-06-09

“产出导向法”(Production-oriented Approach,简称POA)的教学流程由若干个“驱动—促成—评价”循环链组成。文秋芳(2015,2018)对POA教学流程的任务和要求作过阐述,并提出了每个环节的评价标准(文秋芳 2017)。邱琳(2019)和孙曙光(2019)分别对促成和评价环节进行了辩证研究。她们发表的成果对POA精细化设计有积极作用,但存在的问题是,文章只说明了值得提倡的做法,却未指出POA应避免哪些做法,以及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。我们举办过多期POA研修班,每期研修班的学员们都会提出很多疑问。他们的疑问让我们认识到,教师实施POA还存在不少误区和困难,仅凭阅读已发表的论文还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。鉴于此,我组织了本专栏文章,针对POA教学流程中驱动、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,回答“什么是?”“是什么?”“应该注意什么?”三个问题,并辅以案例,对教学流程进行深度解读,旨在进一步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操作难题。


第一篇《“产出导向法”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》着重论述驱动环节中的交际场景设计,明确产出场景四要素(话题、目的、身份和场合)及其各要素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,指出场景设计中的典型问题——身份不当和身份不明,最后以一个案例说明如何应对典型问题,设计恰当的驱动场景。第二篇《“产出导向法”促成环节设计标准例析》探讨三个促成有效性标准及其应用。文章指出“精准性”促成对接产出目标和应对学生产出困难中的重点及其对策,分析“渐进性”促成中的操作维度和设计灵活度,阐明“多样性”促成中“形式”和“内容”两个实现途径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三个标准的相互制约关系。最后,作者以教学案例展示基于三个标准的促成活动设计与实施。第三篇《“产出导向法”中师生合作评价原则例析》聚焦评价环节,提出实施原则(课前目标导向、重点突出,课中问题驱动、支架渐进,以及课后过程监控、推优示范),并说明设计与实施师生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,即课前应该考虑整体教学目标,课中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作实时决策,课后营造“教师在场”的氛围。最后,作者通过教学案例呈现POA中的评价设计与实施。


以上三篇专栏论文,重点解释了教师在实施POA教学流程各环节时在理念层面上产生的疑惑或误解,指出了他们在操作层面上碰到的困难,同时提出了应对困难的策略。POA还在不断完善,我们期待,有意愿尝试POA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新问题,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,共同为丰富和优化POA而努力。


注:本文选自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》(原名《中国外语教育》)2020年第3卷第2期第3页。由于篇幅所限。参考文献已省略。




相关阅读


刊讯 |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》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






在线阅读/下载

1)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在期刊网页(http://www.celea.org.cn/fleic.asp)注册后免费阅读;


2)在CNKI下载论文全文:

https://navi.cnki.net/KNavi/JournalDetail?pcode=CJFD&pykm=WYQY(本期文件正在制作,请几天后下载,往期可正常下载)






【声明】感谢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》(原名《中国外语教育》)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。本文版权归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》(原名《中国外语教育》)编辑部及作者所有。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,可致电010-88819585或发送邮件research@fltrp.com,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,请勿擅自转载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